王永慶奮鬥史 書名:王永慶奮鬥史 作者:郭泰 出版社: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02年6月1日 四版五刷 前言 說起台灣最有錢的人,一般人大概不加思索就會脫口說出「王永慶」這個名字。沒錯,在各方面來說稱王永慶為台灣首富也不為過。由王永慶個人所建立起來的台塑王國可以說是台灣家族式企業文化的異數,也是台灣最成功的經營團隊。到底王永慶有什麼樣的特質和魅力,可以建構這樣一個橫跨世界的企業體?在台灣 這種家族式的中小企業體中走出來,建立台塑王國?在此,我們以「台灣經營之神-王永慶」奮鬥的歷程做為探討之對象。 一、 貧苦童年 王永慶童年貧苦,經常三餐吃不飽、衣服破爛,父親是窮苦茶農,靠賣茶維生。他父親因為在家裡窮途潦倒的時候生了重病,為了不拖累家人,而自殺,幸好被家人及時發現而救了下來,當時一家人悲傷?澎湖民宿鴗F極點。王永慶的祖父曾經告訴他說:「茶山將來會變成廢山,茶山是無根底的。因為茶樹種植於山地,為使茶樹發育良好,其周圍的雜草都要去除;由於雨水的沖刷使土壤流失,其斜坡山地有一天會只剩下石頭。不但茶樹沒前途,連種植其他樹木都有問題,所以靠茶葉是沒有出路的,希望你們後代不要靠茶維生,只有山林耕田才有希望。」王永慶小學畢業後基於祖父的一番話,在他十五歲的那一年,就立志要出外去闖天下了。 二、米店、磚窯、木材 王永慶在國小畢業後,在十五歲時,即離開故鄉,遠赴嘉義工作,目的是脫離貧窮的家境,他到嘉義後從幫人賣米到開米店、碾米廠,誰都不信,這年輕人做的頭頭是道,令人刮目相看,就是他當時賣米時就已懂得定期送米到家的策略,因此,使他生意興隆,王永慶曾說:「貧寒的家境,以及在惡劣條件下的創業經驗, 辦公室出租使我年輕時就深刻體會到,先天環境的好壞不足喜亦不足憂,成功的關鍵完全在於自己的努力。這個信念在以後漫長的歲月中,深深影響並支配我的處事態度。在創辦台塑企業的過程中,曾經遭遇過種種的困難,我都是以這一信念勉勵自己以及台塑企業的同仁。因此,我們能夠一次又一次的克服難關,持續踏出穩健的腳步,追求成就和不斷的自我超越。」 民國三十年,王永慶約二十五歲時,台灣稻穀因為缺乏肥料而收成大減,同時因為戰爭的關係,日本開始實施配給制度,米的供應採取了「共精共販」的 方式,亦即指稻米集中由一家碾米廠碾米,大家在按照過去營業額比率為銷售分配,再嘉義二十六家碾米廠中,王永慶排名第三,但後來在日本人實施配給制度後,發動宣傳要民間採用代用食,後來代用食亦無以為繼,民間出現飢荒狀態,因此王永慶碾米廠關門大吉,這是王永慶首嚐敗績。 找房子在二十六歲時他利用賺來 的錢,在家鄉附近烏來地方,買了二十一甲的土地,接著到嘉義鄉下開設磚廠,但磚場冒出的濃煙,據說有損稻穀,日本員警在稻子開花時就會強迫停工,因此經營困難,後來又不易取得燒窯用的煤炭,他把磚廠搬到板橋,經營了一段時間,也因故關門。民國三十二年,王永慶二十七歲,在建南汽車貨運的林老先生資 助下,他開始了木材生意,可是缺乏經驗,不久而致血本無歸,這一時間算是他一生最黯淡的時期,後來林老先生的再次幫忙,他才得立穩腳步。民國三十四年,王永慶二十九歲,台灣脫離日本統治,重回祖國懷抱,百廢待舉,需要大量木材,王永慶也趁此由小商人蛻變為大商人。 三、人生理念 「瘦鵝理論」──早年台灣物資缺乏,民眾養鵝多半養不大;不過,王永慶發現,這些瘦鵝雖然沒東西吃,但野外求生與覓食讓它們的生命力很強,只要精心培養,會迅速 房屋二胎長成十斤的肥鵝,賣個好價錢;所以王永慶大量買進兩斤重瘦鵝,以高麗菜與空心菜餵養,果然長得很好;這個發現應用到企業經營上,王永慶認為 艱苦的環境不足懼,反而有助於創造出企業強韌的競爭力。 管理哲學 (一)追根究底 王永慶認為,當你遇到問題時,先不要發脾氣責怪別人,而是要追追究問題本源, 好比一條河流的上游濁了,你不能在現場自怨自艾,而應該觀察河流的源頭才能 找出真正的原因,抓出原因後自然可以對症下藥了。 所以他經常抽絲剝繭的問下屬許多問題,如果下屬答不上來,他會認為這些問題 如果不去研究瞭解,那麼整件案子是不可能順利成功的,於是他會將此案退回再 求研議。 員工並竟是員工,企業成敗是事不關己,唯有企業家本身發揮「追根究底」的精 神,進而影響屬下也養成相同的思想模式,整個公司的管理才會更合理、更有功 效。 襯衫(二)節約 王永慶日常生活過的十分節約,甚至擴展到公司上,例如;員工出差時,一律住 在各廠區的營運招待處,吃住一切在所內解決,既可省錢又可就近處理公事。還 有各單位文書往來的信封不可用完及丟,必須使用30遍才可丟棄…等規定層出 不窮。 因為他不同於其他企業家過著揮金如土的日子,所以他的財富增加總是大於減 少。 (三)培養人才 王永慶的公司招募進來的員工,一開始必須接受「職前訓練」及「輪班訓練」, 任職後還會定期舉辦在職人員訓練,使在職的員工有成長的機會。 受過訓的幹部在思想上越來越像王永慶,所以會隨時以老闆之心為心,盡量節省 支出、增加收入。 四、成為塑膠大王 民國四十二年,王永慶三十七歲,由於大量的美援使我經濟開始突破窘境,而許多的美援並透過政府當局撥給民營企業使用,此時王永慶決定接受當時經濟部長尹仲容的建議, 辦公室出租投資了PVC 塑膠業,雖是相當大的冒險,卻從此改變了王永慶的一生。民國四十六年三月臺塑建廠完成,正式開工生產,每月產量只有 一百噸,是世界規模最小的,而且由於品質不佳,,第一年差點倒閉,但由於王永慶過人的智慧渡過難關,且逐漸步入坦途,接著為了刺激社會大眾的需求,南亞塑膠公司成立,更為了塑膠品需要各種化學原料,成立了台灣化纖公司,以後台塑企業持續以前瞻性的眼光投資成長,至今王永慶擁有四萬名員工,十萬股東,超過一萬的加工客戶企業,每年營業額高達一千六百五十億元。 五、成功因素 (一) 刻苦耐勞 王永慶在美國時,曾講過這一段話:「我幼時無力進學,長大時必須作工謀生, 也沒機會接受正式教育,像我這樣身無專長的人,永遠感到只有刻苦耐勞才能補 其不足。而且出身在一個近乎赤貧的環境中,如果不能刻苦耐勞簡直就無法生存 下去。直到今天,我還常常想到由於生活受過的煎熬, 找房子才產生了我克服困難的精 神和勇氣,幼年生活的困苦,也許_______是上帝對我的賜福。」由這段話可知,刻苦耐 勞不但是他的座右銘,也是促使他成功的主要動力。 (二) 先苦後甘 王永慶曾說「神創造人,畢竟是很公平的,道理只有一個,那就是人必須先苦而 後才有甘。天下事都必須要經過相當辛苦才可以得到的,這個道理很淺,卻很難 實踐,這是一般人的毛病。」在每個人都想享受卻不想吃苦的社會中,王永慶卻 跟一般人不同,有著願意先吃苦在享受的想法,這固然會成功。 (三)認清「辛苦」 王永慶較早去打高爾夫球時就會被人稱讚了不起,但他卻不以為意,因為他認為 我打高爾夫球糊裏糊塗的,打的好不好從未去計較,卻仍花去一、兩百塊。魚菜 販早起辛苦賺的錢等於我打球輕易花掉的錢,那麼是誰老不起呢?所以如果不去 做一番比較,常自認很苦想偷懶,比較之後就知到自己比別人舒服。記得時刻提 醒自己,才 新成屋會鞭策自己更努力,做的更多,吃的更多苦。 (四)運氣 有一次,有人問王永慶,他的成功是否因運氣特別好呢? 他說「是的,我的運氣一向不錯。一般而言,不論成功或失敗,我們都會把他們 歸諸於運氣。失敗的人不要灰心,是運氣不好;成功的人,應該有謙遜之心,因 為成功是眾人的協助和良好環境所造成的,不要把自己評估的太高。不過以後可 不能這麼說了,失敗的人說是運氣不好,而繼續等下去卻不努力奮發改善管理的 話,運氣是不會來的;成功的人認為運氣好,也就不去努力做好管理的話,他的 運氣就要變壞了。」 (五)志氣 王永慶認為,一個人必須要有志氣,做什麼事都不能先存有依靠別人的想法;朋 友間的幫忙或金錢上的往來週轉都只是一時的,自己不堅強起來的話,及使有這 種協助也於事無補。堅強的氣魄與力量是人一生中最大的瑰寶。 王永慶自述成功的要素-「多吃苦,多用心做事,享受是附生於工作之上」,這 酒店兼職是看過王永慶自述後,自己的深刻體認,王永慶也說「成功固然有運氣的成份,然而最重要的還是能吃苦、努力奮發、有志氣、抓住機會。否則好運也會變成壞運的」。 王永慶是成功、富有、立志的代名詞,相信如果問王永慶本人,這三個名詞那一個最能代表他,我們雖然不是王永慶,但是我們可以學習「立志」,因努力而成功的果實,才是最美最甜的。在王永慶的身上,相信大家已經有所體會。王永慶是立志成功者最好的一面鏡子。 王永慶的成功,是一個小人物通過自己的努力,踏踏實實的創業,兢兢業業地工作並最終取得巨大成功的楷模。努力是一定的因素,可是除了努力之外似乎還有一種獨特的「態度」。或許站在成功的聚光燈下,大家用「結果」歸納他的行為、思考與行動,不過從各種資料來看,每一個人領導風格大不相同,可是他的態度卻是獨特的。這種成功特質似乎有一種沒有退路的魄力,到了最後緊要關頭突然衝破了關卡,在一種狂熱下處處展現創意。或許他的成功歷程可以給後人當做借鏡吧! 房地產 .
- Apr 15 Sun 2012 07:36
王永慶奮鬥史